丧葬习俗之一。即将死者遗体埋进土中的葬法。普遍流行于世界各民族,始于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土葬墓一般葬一个遗体,也有数人或氏族“家族,成员合葬者。原始公社时期,氏族皆有固定的墓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宗族,通常也有固定的墓葬场,称为祖茔。”土葬以质地不同的棺盛放遗体,并附有殉葬品。我国商代时为厚葬高峰期,不仅殉葬品奢侈,并迫使大量奴隶殉葬。西周时,墓葬大小、棺椁层数、随葬品的种类及多省,都按礼制作了规定。战国中晚期,又产生了以国君为中心的陵墓制度,秦始皇陵于即位后即开始营建,规模巨大。汉代盛兴选择风水的墓地之说,以人殉葬之俗语基本废止,随藜则以陶器、漆器为主。至三国、魏晋南北朝,渐演变为薄葬。自春秋时开始,出现在墓上封土建坟丘的习俗,汉代以下普遍行之。我国汉族、回族等民族实行土葬。土葬的主要形式有:竖穴墓、大石墓、瓮棺葬、石棺葬、砖石室墓、洞室墓、木椁墓、船棺葬等。夫妻合葬的形式起于先秦,汉以后一直流行到近代。《诗.王风.大车》:“穀则异室,死则同穴。”《礼记.檀弓上》:“葬也者,藏也。藏也者,欲人之弗得见也。”又“孔子既得合葬(父母)于防。曰:‘吾闻识也。’于是封之,崇四尺。”
上一篇:山西民间丧葬习俗--出殡 |
下一篇:黄河葬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