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聊城丧葬习俗

建国前,境内丧葬礼仪极其繁琐铺张,而且封建迷信色彩浓重。均为木棺土葬,尤以柏木棺、杨木寿为最荣耀。儿女侄孙均戴孝,儿子百日不理发,儿女服孝期3年,侄孙辈1年,房门帖白条,3年内不帖春联。一般要经过守灵、报丧、入殓、殡葬、圆坟、祭祀等主要程序。

长辈一般到迟暮之年,晚辈多为其做寿衣、打棺材、修墓穴准备后事。富裕人家的寿衣、棺材用料考究,贫寒之家则难以讲究,极贫者仅用芦席或草苫一卷土埋了事。

殓衣、含殓死者将气绝时,家人急速给死者穿寿衣。男用棉袍马褂,头帽足靴;女用手帕、大袄、裙子。寿衣全用布条系上,取“带子”即后继有人之意。殓衣后,移尸于堂前灵床之上仰卧,口中放铜钱或玉石l枚,称“含殓”。同时,请人帮助治丧。先请“总理”1名,统管丧事,并由“总理”指定“内、外柜”各1人,分别负责内务和接待礼仪,然后由“总理”差人给亲友送讣贴报丧,搭设灵棚,开启墓池。

停灵亦称守灵,又称“小殓”。尸身停于灵床之上仰卧,身下铺草纸,盖白布单子,谓之“铺金盖银”。也有的面盖火纸,身覆棉被,头枕三角式枕头,叫作“鸡鸣枕”,双足用苘麻系绊。灵前摆一小桌,放面条1碗,称“倒头面”。桌上置长明灯,燃香,摆供,供死者牌位。灵床两侧,谷草铺地,子女眷属男右女左,跪于草上,称为“守灵”。

攉汤亦称“送汤”。停灵期间,要到土地、庙祭奠。侍候丧局者托供晶于前,孝子提汤罐其后(多为米汤或面条汤),家眷相随至土地庙哭奠。传说死者鬼魂在去见阎王之前,先被土地爷在土地庙羁押3天。故死者亲人为其鬼魂“送汤”,连送3次。“攉汤”完毕之后,接着是送“盘缠”。一般是在人死后的第三天晚上,也有在当天晚上的,地点在村庄的十字路口。送盘缠时,除烧纸钱,还要带些花生、红枣和其他食物等一同烧掉,并特地扎一纸轿和纸人烧掉,意为亡者坐轿上西天。全家人都跪在纸轿和纸人前,一直等到全部烧完后才节哀返回。

人殓亦称“大殓”。人死后3日内入殓。其时,奏乐、诵经,先由孝子为死者净面,用镜子“开光”,后将死者抬入棺材,背下铺铜钱,盖棺、口口钉,全家举哀痛哭。

成服人死后3日内,全家易凶服,孝子披麻带孝、持丧棒,妇女头扎孝带。其间,邀族邻集议,择吉殡葬,筹备礼仪,备办酒筵,讣告亲友。

发丧开吊其时,奏鼓乐,诵经文,亲友临吊多送挽幛、挽联或折礼(现金),至亲多为三牲祭、纸箔、供果。吊唁者要到灵前叩头行拜,孝子匍匐灵旁陪灵答礼。另有执司应接筵客。

出殡一般在午饭后,将棺材抬到大门外或街头已备好的架子上。孝子跪在棺前痛哭。先行起柩礼,然后起灵(将灵柩抬起)o此时,孝子将已备好的瓦盆举过头顶摔碎,俗称“摔老盆子”。接着,一执事拿着纸钱,边走边撒,前头引领。孝子手持引魂幡,在棺前边哭边退,其子侄辈左右扶持。女眷棺后随行。鼓乐唢呐吹奏,笙管铙钹齐鸣。当灵柩抬至村中街上时,还要停棺设供品香火于灵柩前大奠,亲故知己至棺前,一步三叩首,三步九磕头,行三拜九叩之礼,向死者至哀。奠后,在哭声和哀乐声中缓缓行进。灵柩出村,远亲则各自回家,近亲一直送到墓地。墓前再祭。,祭毕,将棺入穴,填土掩埋,聚成圆锥形坟头。下葬完毕,由孝子将灵幡插于坟顶之上。3日后圆坟。

祭祀日葬后要进行三日祭、七日祭、百日祭和周年祭等。三日祭即死者葬后的第三天,举家上坟添土并摆供哭奠。俗称“服三”,又称“圆坟”。此后每七天祭一次(从死者去世之日起),举家上坟哭奠,一般是从一七到七七,以五七最为隆重,儿女亲友多要摆供品、香和送纸扎。纸扎多有用纸做的金山银山、元宝、摇钱树、马、牛、轿、箱(柜)、聚宝盆等。哭吊祭奠结束,纸扎全部烧掉。五七以内,儿女逢人磕头,俗说“死了老的,头不值钱了”,故不少人五七以内尽量少见人,以少磕头。到死后一百天和周年忌日,死者的亲属同样带上供晶和香、纸上坟祭奠。祭周年,一般是3年,富裕之家尚有十周年之祭,以示纪念。百天之内,死者亲属要继续服孝(穿白鞋、帽子、衣服镶白边等),而且有不能理发等忌讳。父母丧1年内不能出远门,不参加盛宴,3年内女儿不穿红,门上忌帖红对联。

建国后,党和政府倡导破除迷信和实行殡葬改革,礼仪逐渐简化。60年代中期,不少人家以砖砌墓,开追悼会,送花圈,形式隆重而节约。70年代以来,一般火化,儿女臂带黑纱,同时通知亲友吊唁的日期。至期,开追悼会,举行吊唁仪式。礼毕,孝子捧骨灰盒,由亲友护送至田间深埋,或葬于公墓。有功于人民者,骨灰安放在烈士陵园。乡村中仍存在木棺土葬,或待火化后将死者骨灰放在棺材中掩埋。个别地方仍有发大丧、:出大殡者。

回族殡葬回族用土葬,不用棺木,葬礼从简,丧期不超过3天。不看风水。墓地一般选在地势较高、土层坚实的地方。

病人临危时,请阿訇为其做“讨白”(忏悔),沐浴,提念作证言,或念“亚西尼”(《古兰经》中的章节)。弥留者头北脚南,面西仰卧;或头东脚西,抬高头部面西仰卧(多为前一种方式)。人亡后,将其脱去衣服,用木板平放在地上,再用一块洁净的白布覆盖,由子女或专人守灵。家属也要沐浴。殡礼由亲友邻里协助办理,丧主出具讣告。如亡者是已婚妇女,其子女要到死者娘家报丧,并要由亲友出面,到女方娘家征求丧事处理意见。

盛放死者的“塔布”,由底、盖、帮3部分组成。存放在清真寺里,供回民公用。

殡前,要将死者遗体洗干净。洗时一般是阿訇和子女动手,用汤瓶壶浇洗。男性亡人由男人打整,女性亡人由女人打整。洗后揩干,把死者遗体按照规定的方法用白布包裹,不论贫富贵贱,都用白布,不用绫罗绸缎。包裹死者遗体的白布叫“开凡”,男性分3件,女性分5件,总长约10米左右,要用香料搓擦,使其带有香味,并防虫蛀。死者遗体打整完毕,放入“塔布”,覆盖深绿或紫色锦被。

殡礼一般在第二或第三天中午举行。殡前由亲友邻里吊唁,并请阿訇诵《古兰经》有关章节,行“则那哉”礼,然后将死者送往墓地。

抬运灵舆,建国前一些地方有回民“架子社”(一种群众组织),采取互助合作的方式。社员有了丧事向社长提出申请,社长即向全体社员发出通知,届时全体社员沐浴、焚香、佩孝帽孝带前往送殡抬埋。现一般由4个人用长杠抬运,多系亲友街坊帮抬。

墓穴是在选定地点,先打一个长2米、宽半米、深2米左右的南北向的长方形深坑,然后从坑北端底面向北挖进一个高l米、深2米的洞。死者入葬时,先用绳子将其用“塔布”的底板托放在深坑里,然后由阿訇及其子移放到洞里仰卧,把头部包裹的白布揭开,使其面向西方。墓洞周围钉上用白布做的墙围,白布上写有阿拉伯经文,称“幔棚”。洞口用土坯或石板封好,然后填土成坟。

死者亡后第7天、40天、100天纪念时,一般都要请阿訇走坟诵经、做“油香”。周年、冥忌须作悼念活动。

 

上一篇:中国传统风俗礼仪——悬棺葬
下一篇:殡葬文化,水族葬俗
相关资讯:
 ·百色右江区花圈店推荐,百色右江区代送花圈上门的花圈店,订花圈送花圈准时送到指定地点!
 ·花圈送货上门,现代社会白事繁忙的解决方案
 ·弥勒县骨灰公墓附近花圈寿衣店

客服热线/企业微信号:18939884868
QQ/微信同号:972445352
在线客服咨询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