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丧舞是布依族民间传统丧葬的大型集体舞蹈,是祭奠活动之一。吊丧舞与其他舞蹈有较大区别,主要特点是舞台设计,演员年龄性别、人数、演出时长等都没有严格规定,效果讲究的是舞会气氛的和谐与融入。吊丧舞的创作与发展有其漫长而曲折的历程。
据史料记载,早在宋代时期布依先人就已定居荔波,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世居民族之一。在漫长岁月中形成了独特的布依文化。布依族丧葬实行棺木土葬。当老人去逝后要举行隆重的丧葬仪式,即办"白事"。按习俗主要程序是送终报丧、停尸、入殓、祭奠、安葬、复山、除服、立碑等,其中最隆重且饶有风趣的是祭奠活动的吊丧舞。
吊丧舞是布依族祖先在千年以前根据《董永卖身葬父》的悲壮典故编导出来的,该集体舞是布依鼻祖自创自作的吊丧舞蹈艺术珍品,也是古代劳动人民平凡生活中最大的乐趣。此习俗世代传承,至今仍受广大布依族人喜爱。
吊丧舞通常在老人去逝的第二天晚间举行。布依族人把此活动看得很重,说是超度亡灵的“通行证”。活动具体时间是由“傩公”根据死者去世时间,结合死者生辰八字,再套上阴阳八褂算出。布依语叫“哀丧岳笼”。
舞场一般布置在丧家堂屋正中“哪香火”(布依语)。如人数较多可用耳房和客房等“空地”作为副场。会场布置也很奇特:“哪香火”正中悬挂一匹面积约一平方丈的布依土布帷幔,帷幔上绘制有路神仙画像,众神像有的面目和善,有的凶神恶煞,表情栩栩如生。大门外一侧矗立着高出屋檐带叶的青竹杆一根,竹杆脚设有两尺高的三角竹架,架上摆着斋粑三块,小豆腐三分,点燃的香烛三根,清水三碗,作“哀丧”时请神备用。香烟袅袅阴气沉沉。青杆接近顶端部分挂着一条白色土布并伸到“哪香火”下,作引魂幡。
吊丧舞“哀丧”前,从四面八方来的亲朋好友孝子孝孙早已挤满屋内。参加舞会的青年男女人数不限,人数最多时超过百人,也有人称为“百人竹杆舞”。舞场内人人头戴孝帕,选好位置后双手紧握七尺来长竹杆一根,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各找舞伴严阵以待。伴奏乐队也极为简单,只有铜鼓和木鼓舞各一面,傩戏面具数张,也摆好架势。场内布置和人员准备就绪后,就等待“傩公”发号开幕令了。
肃立于神幡下的傩公看看时辰将至,随即哀启祭文。祭文的内容是超度亡灵和简述死者生平事迹,哀哀祭文回肠荡气,全场内外沉侵在一片悲伤之中。“傩公”陈述礼毕立即发令,宣布吊丧舞正式开始。与此同时,在门外的炮手连续点燃三枚铁炮,三柱火光直冲云宵,照亮了布依山村远景近物。震耳欲聋的炮声响毕,铜鼓和木鼓同时奏起,铿锵激昂的节奏刚过一小节,整个舞场竹杆挥舞,喊声阵阵,一片欢腾。
再说三声铁炮响毕,围在棺木四周的孝家子女(多为女性)抱住棺木哭成一片,悲痛欲绝。布依族称“哭棺”。“哭棺”时每位孝子极力追忆自己与死者生前的难忘的生活片段,想得越多,倾诉得越细,哭得越伤心,人们就说该孝子最有孝心。有的孝子因过度悲伤而昏倒在棺木上,由远房亲戚劝慰扶其退场,围观的亲朋好友看到如此悲伤的场面都黯然泪下。
吊丧舞的伴奏有一个基本的节奏:即每小节四分之四拍。据说创编吊丧舞之初对打动作很简单,竹杆上下各打两次,队形也一直不变。后来人们通过长期的演变,摸仿耕作、狩猎、织布、武斗等动作技巧,提炼成了现在多姿多彩的民间曲艺节目。主要节目有:单调棍、打果棍、梅花棍、十二游棍、纺线舞、织布舞,簸米舞、猴子击鼓等花样繁多,动作灵活多变,真是精采无限。
当吊丧舞进入高潮部分时全场互动,在有上百人的舞场里人人手拿竹杆互相对打,忽左忽右,忽前忽后,动作机敏灵活,节奏阵阵回荡。队形也变换不断:时而变成数列纵队,时而变成数行横队,时而变成“十”字架,时而变成几个圆圈……花样应有尽有,蔚为壮观。别具一格的布依木楼就好似一个天然大鼓,上百人整齐的踩点声铿锵有力,伴着浑厚的铜鼓声和清脆的竹杆撞击声,再夹杂着“哭棺”的呜咽抽泣声汇合发出了大自然和谐之音。这声音如歌如泣,委宛低沉,回肠荡气。
时至中场小憩,孝家服务小组端来茶水、香烟、糖果等供大家休息享用。休息期间有个精彩的“中场节目”要表演。意在调节人们紧张疲劳的情绪,多为竟技类表演。一般节目有:举重、摔跤、跨越、扳手劲、钻火圈等项目。会场里热血沸腾,精彩异常,又把舞会推向新的高潮。孝家子孙被眼前的热烈场面融化了,阵阵欢呼声带走了丧家哀伤情思,变泪水为笑脸,化悲痛为力量,节哀顺便,尽快投入生产、生活中。这也许是布依族古人为安慰丧家而创作吊丧舞的杰作吧。
吊丧舞为满足赴丧青年男女需要,往往从当天晚间开始持续至次日破晓前结束,一般为六个小时以上。吊丧舞闭幕时,又由“傩公”宣读丧文倒幡,吊丧舞会正式结束。
从吊丧舞的艺术发展史看,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聪明与智慧的结晶,场面之大,参与人数之多是舞蹈史上罕见的。
为弘扬吊丧舞文化,近几年来荔波县驾欧小学曾多次深入民间搜集相关资料,并整理成由二十多人组成的校园舞蹈队,在附近村寨巡回示范表演。当该舞蹈在2006年全县中小学第四届艺术评比的舞台上亮相时,当即得到观众与评委的好评,并获三等奖的好成绩。
此后,该校又经过艺术创编与升华,把零碎的古人艺术人文地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校园文化,且参与人数不断增加。到"两基"国检前夕,舞蹈规模已发展到全校师生三百多人律动的大型校园集体舞。此活动曾引起社会群众与各级领导的极大关注,并前来观看指导。学校通常在活动开幕、庆典、课余等时间表演,既有民族风格,又有艺术特色。
上一篇:当今布依族的丧葬仪式程序 |
下一篇:法国的丧葬习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