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葬礼的习俗由来已久。在宗族社会中,第二次丧葬的习俗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或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然而,二葬本身的出现、发展和盛行,似乎与社会性质的变化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在宗族社会中,除了社会因素外,人们还进行了不同形式的二次埋葬,这与当时的宗教观念也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古人实行二次葬的目的,经过民俗学家考证,主要由以下几点:
首先,很难放弃家庭的概念:由于居住地的改变,由于血缘关系,不忍心抛弃老人,把它送到新的地址进行二次埋葬。裴李岗文化和彭头山文化二次葬, 应当属于此类, 这是较原始的二次葬。中国南方客家人举行的第二次葬礼,大多表明这种感情是很难放弃的,从中原南迁的客家人崇拜他们的祖先,他们的精神旅程和葬礼上的风水观念。他们大多是怀旧的家庭和情感表达在内心深处。
第二,为了达到家族死后家族或家庭的目的。有些大型合葬墓多数属于此类。墓多属此类。因为他们认为“同一氏族的人, 都是一个根子生出来的, 有共同的祖先, 有着骨肉关系, 活着在一起, 死了也要在一起。因此,每个氏族成员,死后必须葬到本氏族的公共墓地”。
其三、送死者到他该去的地方——祖先安息的地方、冥冥之中的冥界等,让死者和死去的先人在一起。
其四、 出于对死者的恐惧,实行二次葬以防死者对生者的祸害。这种意识在许多民族中都存在。为了彻底断绝死者对活人的危害,人们采取各种不同的措施,二次葬即是二次葬其一。送走死者与消除灾祸两种观念又常常并存, 因为只有让死者完全离开现实世界,才能免除其对活人的威胁。
第五,古代中原和百越地区属于温暖潮湿的地区。为了保持骨骼更长时间,将骨骼保持在一个封闭的容器中更长的时间来消除他们的悲伤。
无论动机是什么,宗族社会第二次丧葬的根本原因在于相信灵魂不会在人类意识中被摧毁。原始祖先普遍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灵魂,有些民族甚至认为一个人有几个灵魂。生前灵魂依附于人体而存在, 人死后, 灵魂却不消亡。
流行二次葬风俗的氏族社会, 人们把血肉之躯看成是世间的, 腐朽的尸骨属于亡灵的, 只有在尸体失去血肉成为骨骼时,死者才会完全脱离人世, 进入鬼魂世界。人们重新安排死者,主要是为了安抚死者,确保他们进入另一个世界,并解除死者对活人可能造成的伤害。
上一篇:殡葬习俗历史文化变迁与现代厚养薄葬新风尚 |
下一篇:云南民间丧葬习俗!悬棺葬、天葬、水葬...还有绑满尸体的树林你见过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