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黎族代表性的舞蹈,原来这是黎族的

黎族文化

  在每一个民间中,其舞蹈都有着非常显著的民族特点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在各种节日中,舞蹈更是人民表达喜悦的主要方式。那么,黎族的代表性舞蹈是什么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到中了解看看吧。

黎族代表性的舞蹈,原来这是黎族的 第1张

  打柴舞是黎族民间最具代表性的舞种,黎语称“转刹”、“太刹”。它起源于古崖州地区(今海南省三亚市)黎族的丧葬习俗。打柴舞是黎族最古老、最受欢迎的舞种之一。黎语"转刹",起源于古崖州黎族丧葬活动,系黎族古代人在死时用于护尸、赶走野兽、压惊及祭祖的一种丧葬舞

  2006年5月20日,黎族打柴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打柴舞历史渊源:

  黎族民间传说,建茅屋时,竹竿不断从屋顶滑下,人们为避免打脚碰头刺脸,便不断地跳呀跃啊。这情形颇具趣味,就逐渐模仿和改进,便形成了“跳柴舞”。

  打柴舞是黎族民间最具代表性的舞种,黎语称“转刹”、“太刹”。它起源于古崖州地区(今海南省三亚市)黎族的丧葬习俗。打柴舞是黎族最古老、最受欢迎的舞种之一。黎语“转刹”,起源于古崖州(今三亚市)黎族丧葬活动,系黎族古代人在死时用于护尸、赶走野兽、压惊及祭祖的一种丧葬舞。

  当代黎族村寨有一丧法叫“旱赛”,即人死后入殓,停棺12天、24天、一个月不等时间,然后入土。在停棺“旱赛”期间,丧家及周村相关男女老少每天晚上都要到丧家跳打柴舞。

  清代《崖州志》对这一习俗作了记载:“丧葬。贫曰吃茶,富曰作八,诸心以牛羊低灯鼓吹束奠。作八,心分花木,跳击杵”。“跳击杵”则指跳打柴舞这是如今所见的唯一记载黎族舞蹈的古代文献。

打柴舞传承意义:

  由于打柴舞道具、节奏、跳法的特殊性和具有极强的娱乐、竞技成份,打柴舞很快传遍整个海南黎族地区,成为黎族著名的舞种。

  你可能也喜欢:

  海南黎族纹身,黎族纹面女

  黎族独具特色的茅草屋:船型屋

  日常生活中的黎族的忌讳有哪些

  随时代演变的黎族服饰图片

  共有2条信息1/212下一页尾页

上一篇:黎族婚丧的风俗,你知道多少?
下一篇:台湾客家人名人盘点
相关资讯:
 ·桥头镇花圈店,逝者安息的专业店
 ·隆德县殡仪馆花圈店 预定花圈价格实惠 代送花圈到隆德县殡仪馆指定厅
 ·阜阳界首市花圈店推荐,阜阳界首市代送花圈上门的花圈店,订花圈送花圈准时送到指定地点!

客服热线/企业微信号:18939884868
QQ/微信同号:972445352
在线客服咨询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