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 晖
<P>中国人祖坟情结的由来
<BR> 《礼记·檀弓上》有记载:“古也,墓而不坟。”直到西周,墓上仍是不做坟堆、不做标记的。春秋以后,因为需辨认先人墓地,墓地起土堆(坟)才开始兴起。秦汉以后就几乎是无墓不坟了。
<BR> 而由于中国的宗法制,祖坟成了本家族的源头、最高偶像物,乃至后人赖以兴旺发达的寄托所在。中国历朝历代也将祖坟上升到“孝道”的高度,为“慎终”的行为之一。“家治而天下定”,祖坟便是“家治”的重要一环。中国人扶灵柩归祖坟的习俗风气在西汉极盛,国家也将它作为安抚人心的一项措施。
<BR> 中国人心灵中深藏着一种奇特的浓烈的“依恋祖坟”的心理情结,加上政治家有意无意地鼓吹,并以“孝道”的高度督导人们用心去做,久之则成为了中国人人生追求的心理定式了。
<BR>中国人为什么最为死人操心
<BR> 一般而言,崇尚丧葬是农业民族的嗜好,而中国人被公认是“世界上最为死人操心的民族”。中国殡葬传统的最大特点是:隆丧厚葬。这一传统至少可以追溯到
3500年前的殷商时期。
<BR> 造成中国“隆丧厚葬”传统的最深厚的原因在于:祖先偶像崇拜、孝道、宗法制,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了以“孝道”为基调的殡葬传统。
<BR> 其一,严格地讲,中国人的灵魂观念非常淡薄,更看重的是躯体。在中国人的传统心理中,死亡只是换了一个生活环境,不仅死者仍被视为本家庭(家族)的一员,死者的牌位、坟墓等直观物还被认为是死者存在的某种延伸、象征。
<BR> 其二,中国人重血缘、重家庭(家族)、重孝道,有人去世,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大事,而且还是本家族的大事。即便在今天,丧主若不向本家族及亲朋报丧或后者知道了不去奔丧,都会被认为是“失礼”。
<BR> 其三,由于祖先崇拜和宗法制的影响,中国人在丧礼上尤其注重外在形式,殡期长、讲排场、爱热闹,参加者越多生者脸上愈有光彩;坟墓要巍峨,墓室要坚固,陪葬物要丰厚。可以说,中国人更多的是在为生者办丧事。
<BR> 中国隆丧厚葬的殡葬传统不适应现代社会,但其中的“孝”、“敬”原则,也不能不加审视地一刀切断。
<BR>中国曾流行火葬千余年
<BR> 汉族是发达的农业民族,流行土葬,不接受火葬。秦汉以前还将焚尸作为最大的耻辱和最严厉的刑罪。
<BR> 但东汉以后,佛法东移,印度僧侣盛行火葬的习俗也随之传入中国,后来民间信佛者也奉行火葬,南北朝以后大为流行
1000余年。
<BR> 到了唐、宋,佛教在中国逐渐失势,火葬也被严禁,但到了元朝火葬依然十分盛行;经过明、清两代的严禁,火葬风气才渐弱。
<BR> 直到近代,由于“西学”东进的影响,
1927年,上海出现了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火葬场。
<BR> 新中国成立后,以推行火葬为主要内容的殡葬改革经历了两个阶段:倡导阶段(
1949-
1985);法制阶段(
1985年以后),
1985年
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殡葬管理的暂行规定》;
1997年《殡葬管理条例》颁布实施。
相关资讯:
·
长春市龙凤墓园(长春市净月高新技术开发区新立城镇新立城村)附近花圈店花圈花篮配送
·
银川市金凤区殡仪馆花圈店 预定花圈价格实惠 代送花圈到银川市金凤区殡仪馆指定厅
·
鹤壁市殡仪馆花圈店 预定花圈价格实惠 代送花圈到鹤壁市殡仪馆指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