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殡是殡葬礼仪中最为重要的一项仪程,场面之庞大、程序之 繁琐、礼仪之隆重也是前所未有的。 1、告庙仪式。告庙仪式是在土地庙进行的。先是亲友抬祭桌在 前领队,后为手拿纸扎轿、车马长子,最后是端着祭品和一些纸蝗 器的孝子。到达土地庙,摆好祭品和纸明器,孝子要跪在土地神前 行三叩头,名日“告庙”。意思是是告诉土地爷他们的老人已前来报 到。 2、停灵待葬。过去,由于死者去世时儿孙未全或夫妇同日葬等 种种原因,使得出殡日子很难决定。要夫妇同日葬者,那么寿棺要 停放在家中待另一位老人去世一同下葬,称为“停灵待葬”。要儿孙齐 全者,那么出殡的日期就更要向后延长。如果其儿孙未全,本家族中 又有老人去世,并且也是儿孙不全,那么既使前者儿孙齐全了也不可 下葬。此间若再有老人去世,也是同样。如此这般等来等去,从去世 日子到出殡之日有的长达一年半载,甚至二三十年。有些家族中寿棺 停放之处,竟有五六具之多。据说南高刘家在民国初期埋人,寿棺多 达几十具。当时的知县纪泽蒲曾撰联有“棺材鱼贯而行”之词。 3、点主仪式。出殡的日子定了之后,主农业遥感一般要在大门口 出示讣告,以告之亲友出殡的前一天,主家还要叩请亲邻,商量安排 出殡的事宜并确定成主官、点主官和礼宾等人选。成主时,由僧、道、 乐人从客房迎成主官前往“当事处”。成主官就座后,孝子跪伏在地, 长子手端灵牌(灵牌放于一木盘内),跪送于成主官,成主官持笔蘸 墨,在灵牌上写上死者的姓氏及生卒年月,然后放入木盘内,长 子跪送入灵堂,然后同其他孝子一同向成主官跪拜谢孝。送回成 主官,接着要迎出点主官,长子从灵堂抱出灵牌再跪送点主官, 点主官笔蘸朱砂在灵牌“主”字头上轻轻一点,灵牌即全部写好, 孝子一起再向点主官跪拜谢孝。 4、三献九叩。出殡之日,孝子们分别随同僧人(和尚)前往 菩萨庙(或临近所设立之佛堂),为死者超度亡魂,祈望其西天 成佛,名日“送素”。此时道士要在所设之道场习武用功。送素毕, 开始在灵前行“三献礼”,一为初献,二为亚献,三为三献。届时哀 乐全奏,香、烛全燃,长子手持丧棒,嚎天恸地跪伏灵前,在执事 人的搀扶下叩四个头,待侍者取纸点后由左方上至棺前叩一个头, 再由右方下来叩四个头,称行“九叩大礼”。这时宾仪式人高喊卷帘, 棺竹帘卷起,孝子入帘后在寿棺左侧跪下(时有男左女右之分), 俗称“守灵卧草”,以报父母养育之恩。此时宾仪人再高喊垂帘,另 一名孝子接着祭奠,礼仪同上。依此类推,孝子们以同样的方式各 拜三次,三献礼即行结束。亲友则按关系的远近先后在祭前献供行 礼。亲友拜毕,由全体孝子跪伏灵前一起行三叩头,而后是亲友一 起行三叩头。最后端出三碗献面,孝子在前,亲友居后,一起再行三 叩头,由长子将面倒入食罐,待下葬时连同寿棺一起下葬。在这中 间还要由长子跪读祭文,分读文、焚文等等。 祭奠完毕,友人抬寿 棺放置大门外的灵车上,套以棺罩。此时,长子端起盛满纸灰的瓦 盆,用力摔碎在门前的青石上,而后拉起灵车上的白布和其他孝子 一起哭哭啼啼,随同灵车至坟茔,名日“拉纤”。灵车后面是手拿纸 扎明器、祭品的亲朋好友。有些地方还有女婿之路祭、马前祭等等。 行至墓地,把寿棺放放早已挖好的墓坑内,两旁各点一盏照明灯, 泥塑纸扎的金童玉女侍立左右。金童手持茶盘,内放茶壶、茶杯; 玉女手端脸盆和毛巾,是备以阴间侍奉死者的。即“金童工引上天堂 路,玉女送过奈河桥”。一切放好之后,用砖封住墓口,燃烧纸扎, 填墓树碑。孝子们要跪喊父母出来回家。女儿打着引魂幡绕坟茔数 周之后,把引魂幡插入坟头,出殡仪式即告结束。
上一篇:生活中有哪些宗教礼仪禁忌要注意? |
下一篇:襄汾殡葬礼仪—设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