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老年人应如何看待死亡

 

    太阳已经下山。

    夜幕已经降临。

    人们依然在渴望,

    崭新黎明的曙光。

 

    夜幕已经降临,依然渴望着黎明的曙光——意识到死亡的来临,又对生活有所希冀,这反映了大多数老年人的微妙心理。避免

 

    从生物学观点来看,任何一个生物,都有它发生、发展、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人自然也不会例外,从婴儿、幼儿、青少年、壮年到老年,一路发展而来,死亡是自然的结局。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明白的真理。尽管我们告诫别人和自己要坦然面对现实,不必整天提心吊胆,自寻烦恼。但真实的死亡却必须经历复杂而痛苦的过程。

    美国的学者罗斯在她《论死亡与临近死亡》一文中识别了面对死亡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否认:“哦,不!不是我!不可能是真的!”人们会忽略濒临死亡的明显症状或者似乎处之泰然,好像它们并不重要。紧接着的是愤怒,这时人们认识到了即将到来的死亡,但很气愤:“为什么是我?为什么是现在?”第三阶段是“讨价还价”,个体会向上帝或命运乞求宽恕,至少推迟死亡的时间。个体经常会变得很顺从,希望能“因为良好的行为”而再赢得一些在世的时间。在第四阶段——沮丧阶段,人们感到死亡不可避免。这或许为第五个阶段,也就是最后的接受阶段作了准备。最后的阶段“此时人们几乎没有感觉。痛苦似乎已经远离,挣扎也已结束”。

    另外,人类对死亡的恐惧,很大部分来自对死亡的想象。然而现代的医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死亡时的感受远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可怕。据美国心理学家对将临近死亡后经过抢救又死而复生的人的访谈,将濒临死亡归纳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安详和轻松。持这种说法的人约占57%,他们大多数在生理和心理上具有较强的适应力。他们觉得自己在随风慢慢地飘扬,当飘拂到一片黑暗中时,感到极度的平静,安详和轻松。

    第二阶段,意识逸出体外。有这种意识的人占35%,他们大多数觉得自己的意识游离到了天花板上,半空中。许多人还觉得自己的身体形象脱离了自己的躯体,在远处极其冷漠地观察着医生们在自己躯体周围忙碌着。

    第三阶段,通过黑洞。持这种说法的人占23%,他们觉得自己被一股旋风吸到了一个巨大的黑洞口,并且在黑洞里飞速地向前冲去。而且觉得自己的身体被牵拉,挤压,洞里不时出现嘈杂的音响。这时,他们的心情更加平静。

    第四阶段,与亲朋好友欢聚。黑洞尽头隐隐约约闪烁着一束光线,当他们接近这束光线时,觉得它给予自己一种纯洁的爱情。亲朋好友们都在洞口迎接自己,他们有的是活人,有的早已去世。

    第五阶段,与宇宙合而为一。持这种说法的人占10%。让现在活得更幸福

 

    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每位老人都无法逃避地面临着人生的终结。“回忆属于老年人”,他们常常会回首往事、评判一生。检视人生是否有意义、是否对社会和他人有所贡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曾经将老年阶段定义为“完善对失望”的阶段。如果老年人对自己的一生感到满意,他就会从自己的生命周期中产生完善感。相反,如果对自己的过去不满意则会感到失望,老人会通过做善事或者对过去的记忆进行“诊治”来弥补过去的时光。如果自我完善的意识能够压倒绝望感,那么人就会得到最后的力量——智慧。这种智慧使得老年人在面对死亡时,能够公正而又积极地关切生命。既然死亡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我们就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让现在活得更幸福上。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作用也各不相同。经济收入、健康状况、情绪平衡、社会支持是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经济收入与整个国家经济实力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有关,经济承受力差,心理承受能力也会下降,导致他们对生活失去信心,增加负性情绪,遭遇更多的负性体验;健康状况不佳自然会影响到老人的感受;而情绪不稳定的老人,容易产生悲观、失望、焦虑等消极情绪,从而降低主观幸福感的水平。社会支持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第四个重要因素。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都有归属、尊重和信任的需要,老年人更是如此。特别是离退休后,老年人的生活内容、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这时更需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帮助、支持和爱。

    我们社会中有许多老年人在退休之后无所事事,失去了生活的意义与乐趣,闲得发慌,整天担心死亡的来临,反而会加速衰老,导致死亡。因而,对满足了基本物质和情感需要的老人来说,他们还希望能够更多地通过工

上一篇:由「生」的悟解达到「死」的超脱
下一篇:人临死前一秒钟会看到什么——揭开死亡的真相
相关资讯:
 ·宣威市花圈店,专注于白事/丧事鲜花的花圈网
 ·遵义县狮子山公墓附近花圈寿衣店
 ·心型出殡花圈

客服热线/企业微信号:18939884868
QQ/微信同号:972445352
在线客服咨询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