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文化作为大文化的组成部分,从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是“唯心主义惟一占上风”的一个文化领域,迷信的、封建的,还有腐朽的东西,在民间流行的殡葬活动中还相当严重地存在。殡葬服饰文化、公墓文化、殡仪馆建筑文化、殡葬技术和设备中的文化等等,内容非常丰富,这些新的学科分支可以建立起来,并形成殡葬文化学的学科群。
殡葬文化是区分其它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具有特质性的文化。如公墓文化是殡葬文化这个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是殡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墓的一个景点与墓统一起来,墓就是景,景就是墓。景是陵园的基础设施,但将基础设施与墓有机地事例在一起,有妙不可言之感。所的有墓地都应该成为一景。根据系统的观点,每个墓地的个性化,又要与整个公墓的文化风格相一致。在追求墓地个性化,提高其文化含量时,如果破坏了整个公墓的文化风格,则在整体上降低了文化含量,这也是得不偿失的。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去认真研究、兼收并蓄、互相融合、改革创新、探索推出更适合时代的 更加文明的殡葬礼仪和殡葬方式,贴近大众、服务大众、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研究殡葬文化。
要研究眼下植根于民众中的殡葬文化的哲学信仰,建设现代殡葬文化,必须在最高层次的哲学理念上作根本的改变。这种改变有时比政治信仰的改变还要困难,需要的时间还要漫长。殡葬文化建设必须抛弃“灵魂不死”的理念,而代之以“更生文化”。生是相对于死而言的,人活着是一种生的状态,人死是“更生”状态。传统殡葬文化基于“灵魂不死”的哲学理论,现代殡葬文化则倡导“精神更生”。殡葬文化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寻求能尽快被广大群众接受的又具科学的哲学理念的概括方式。人的一生,从社会学角度来说,就是人的不断社会化的一生。所谓社会化,就是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作为现代殡葬文化,不是对逝者留下的文化财富简单地重复和再现,更不是一般的收藏和保存,而是进一步的提升、升华、实现其“更生”。现代科学技术为以“精神更生”为基础的殡葬文化提供了技术手段。网上公墓就是一种可供“精神更生”的殡葬文化形式,无须到墓地,就可以在家里上网进行扫墓并与逝者对话,这也是“精神更生”的体现。用“精神更生”的理念去改造传统殡葬仪式,则需要大家来研究和不断创造。
上一篇:殡葬文化探究(六) |
下一篇:殡葬文化探究(四) |